发表时间: 2021-10-07 09:02:05
作者: 浙江塞纳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
浏览:
RV减速机设计制造的关键难点是什么?
了解RV减速机的加工难度,需要明确测量RV减速机的性能指标。
主要指标如下:
1)传动精度:输入轴在工作状态下单向转动时,输出轴的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。大周期误差和小周期误差是有区别的,这里不再展开。
2)传动效率: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。考虑到功率采集和检测的方便性,将扭矩和转速作为功率的计算因素。
3)刚度回差:衡量减速器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。减速器刚度侧隙的测试过程如下:固定输入轴,在额定扭矩的作用下,将输出轴从零向正方向加载至额定扭矩,然后逐渐将额定扭矩降至零,继续加载负额定扭矩,再从负额定扭矩归零。编码器记录恒定载荷变化过程中对应的扭转角。
4)启动扭矩测试:启动减速器所需的启动扭矩。
5)振动和噪声:衡量齿轮传动和减速器润滑的重要指标。
6)使用寿命:减速机的使用寿命是目前国内外差异最明显、最大的。对于40E减速器,纳博萨克可以保证5000甚至10000小时的精度。在中国做好一个产品1000个小时之后,各方面的性能都会明显下降。
通过说出以上指标,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减速器加工的难度。
目前减速机的主要加工难点如下:
1.摆线齿轮。摆线齿轮齿廓和齿距的累积误差。偏心轴承的位置和同心度。
2.偏心轴。圆度和形位公差。
3.针齿壳。轮廓、节距累积误差和轴承内部通道尺寸控制;
4.双联齿轮的精度。
5.整体装配精度。
6.材料的强度和刚度。在恒定的接触载荷下,许多材料会随着工作产生很大的疲劳破坏。
7.润滑和摩擦设计;
作为RV减速机的从业者,接触过国内该领域的顶尖企业和工程师,同时对RV减速机的相关设计、原理研究、零件加工制造、装配测试等全流程都有所了解。我对RV减速机的本地化有以下看法:
1.RV减速机中摆线齿轮的修形原理。现阶段,据我所知,大多数企业进行这种改性的理论依据只是基于经验数据,并没有足够完整的理论依据,导致不断尝试改进牙齿改性,显著增加研发时间,效果并不明显。摆线齿轮啮合属于小齿差啮合传动,但目前的机械手册中几乎没有关于小齿差啮合传动原理的相关论述,这也是一大空白。个人认为齿廓修形原理其实可以借鉴普通渐开线齿轮的原理,但不能完全应用,需要打破一些传统的思维方法。这个环节很重要,是产品的基础,需要有成熟可行的理论基础。
2.零件的加工和检验。这里将涉及几个方面:
(1)在加工设备方面,很多企业推出的这个项目的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,不仅交货时间长,而且说实话也不实用,根本不可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。前者的加工其实可以用国产设备解决,因为国产设备的精度完全可以达到,甚至有些国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最终精整的要求(哪些品牌的设备不方便透露)。但是,对于一些核心零件(如偏心轴、摆线齿轮、销齿壳体、行星架等。),应尽量选用国外精密机床,保证零件加工的稳定性,获得合理的加工流程。
②对于专用工装的设计和使用,核心零件的加工要求加工精度高,所以不要指望设备供应商提供一整套高精度工装夹具,而必须自己设计制造,以保证高精度要求,这是加工高精度零件的另一个关键因素。
③在检验方面,需要有高精度的三坐标检验设备和齿轮检验设备,同时需要配套相关的材料检验设备。4、加工操作工,加工操作工必须熟练,能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,及时调整,保证产量,同时也积极给予技术支持,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改进加工工艺,提高效率。
3.至于装配测试,装配过程涉及一系列各种工装,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。当然,装配过程中有很多可量化的装配点(这里不方便透露)。关于检测,我想说的是,国内相关国家检测中心检测的日本原装减速机效率只有86%,国内企业都是以这86%作为评价指标,也挺搞笑的。日本原装减速机出厂效率必须达到92%以上,一般在92%到94%之间。如果国内检测平台达不到这个数字,只能说明检测平台不合格,角度传递精度也不合格。
4.关于热处理,中国目前的条件确实不是很好,会出现各种问题。变形和硬度不够,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5.外购件方面,外购件主要包括轴承、密封圈、滚针和挡圈,其中轴承是硬伤,是影响产品精度的关键因素。特别是国产轴承的精度普遍一般,减速器的性能可以直接从与其匹配的相关轴承的精度来判断,非常准确。听说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,提高产品的竞争力,博纳的常州工厂也选择了国产轴承,这也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。
6.至于零部件和材料,其实就零部件和材料而言,国产的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。业内普遍认为未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原因是国产材料差,这其实是没有根据的。之所以做不好,是因为上面提到的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没有做好,材料不应该允许回锅。
以上是我个人的拙见。当然,这款减速器产品还有其他因素要做好,但我认为这些都应该解决。我觉得以上几点如果解决得当,国内高精度RV减速机很快就会到来。
突然我想补充一些个人的看法:
1.从原理上讲,它不仅是传动原理的突破,也是产品实际体验原理的突破,两者缺一不可。比如偏心轴上花键的设计,估计很少有花键能和日本原装混装!
2.设备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。没有技术的设备采购只是为了炫耀财富,而不是让产品脚踏实地。技术需要工装辅助,全部都是一个一个设置的,不可能丢任何一个零件。我跟一些单位说了设备的事情,但是最后买设备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做零件,也不知道怎么评价。在某个单元内完成一根偏心轴的加工需要两个小时,这也是个笑话!
3.对于这款产品,不要想着摆脱人为因素,而是要考虑如何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技术技能。使用零件和量具的关键是人的因素!有些事情太复杂了,都是无所事事!
浙江塞纳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的到来。